佛山小区访客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

分享到:
点击次数:681 更新时间:2022年02月14日14:43:15 打印此页 关闭

“绿城生活”APP界面上预留了“业主自治”等模块的入口,但目前点进去仍然是空白。今年3月,小区前任物业撤离,新物业“绿城”接手管理。李女士说,新物业进驻后,随即在门幢入口等位置竖起易拉宝海报,并发放宣传活页。与“从我们来的这刻起都将改变”的宣传语一同出现的,是一款名为“绿城生活”的物业APP。

记者查阅得知,去年12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构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全域全量采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政务服务平台、公共事业服务平台共享。但《意见》同时指出,应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要“全面建立隐私数据保护机制,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上述3个权利如何保障,显然需要更细致具体的规定。

坊记先是通过读取随申码信息的方式,进出了两次。技术人员表示,坊记再开一次门,系统就会报警。

但不少市民认为,对物业来说,管好小区、提升物业服务是主业,“主次还要得分清楚”。随着门禁、停车、收支等物业管理事项逐步迁入互联网平台,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小区居民们也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而要想体验到这些便利,市民只需要一只手机,并安装上相应的物业APP。

u=3988543047,109240909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按理说提供的都是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对物业来说,本身也不是什么大秘密。但李女士却持有不同看法,她告诉记者,她曾下载过“绿城生活”APP并打开查看,发现这款APP并非为东方剑桥御庭苑一个小区所开发,而是所有绿城物业管理的小区所共用。同时,她发现APP中除了上述物业管理相关的功能外,还有大量生活消费购物内容。

浦东新区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办公室主任孙晔认为:物业是小区业主请来的“管家”,因此其采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开展的管理行为首先不能超越服务合同的约定,其采集的数据必须是与其服务相关;同时,数据安全涉及全体业主的权利,物业也应该有相应的说明和承诺。至少应该与业委会进行约定,将数据采集的范围、期限、数据的权限管理、一旦泄露的法律责任说清楚,予以公示,并提交业主大会讨论通过。“不能不明不白就在小区里推广。”

去年11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曾就小区“新基建”所作的一项调查中,就有不少市民提出畅想,认为“未来的小区管理应该依托智慧物业管理平台”,智慧物业是市民投票选出的小区最需要的设施之一。而未来五年,上海将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小区管理数字化,亦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虽然期望值很高,小区若要尝试转型数字化管理,数据安全是避不开的“槛”。如果居民不愿意配合安装APP采集数据,数字化管理又何从谈起?望族城和东方剑桥御庭苑是差不多时间的小区,小区规模也大抵相当,两个小区的尝试结果有什么启示?

“居民担忧的背后,是小区数字化管理后存在的共性问题”,业委会参与者交流平台“众蚁社区”发起人韩冰认为:小区数字化管理后会产生大量数据,从居民基础财产数据,到门禁出入数据、人脸识别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产权”属于谁不明确,这涉及到数据如何保管、更换物业如何切割交接。同时数据安全究竟如何保障,目前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机制。

此外,记者注意到,上述《意见》中允许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甚至对接餐饮、购物、娱乐等各类商业服务。

在门禁边缘“反复试探”后,坊记来到了保安室,电脑屏幕上果然跳出了一条“报警信息”。真西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俊告诉坊记,居委会、物业工作人员的手机上都安装了一个APP,保安室的大屏上跳出警示后,信息会第一时间同步到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接到相关提示后,居委会或物业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报警位置,确认有没有群租。”

src=http___img2.wjw.cn_mbr1003_MBR100330105040295517_PicNatural_IMG191120123420308390.jpg&refer=http___img2.wjw (1).jpg

李女士提供了海报的照片。照片上宣传这款APP将带来诸多便利功能,包括“报修一图提交”“手机摇摇开门”“鹰眼随时看小区”“访客一码扫描通行”等等。也就是说,小区的多项管理服务将接入APP。“小区要实行精细化、数据化管理,居民难免要让渡一部分个人隐私”,秦兴国认为,能否打消居民的顾虑,一方面要看数据安全的保障性措施,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小区数字化管理后居民是否有获得感、居住品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提升,“要看管理平台和APP是否契合业主需求的角度来开发”。而在望族城,据称实施数字化管理后,停车管理、人员进出变得有序,公共账目公开透明,“两年维修资金补充进来200万元。”

当前不少小区已在尝试推行数字化管理,孙晔建议对于物业开展的数据采集、利用、共享应该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做法应予以规范。标准有吗?望族城小区在每个车位下方安装地磁感应系统,从而在“车位引导图”上反馈出空余车位。小区的这套数字化系统是业委会主导,第三方企业负责开发的,仅在小区内部使用。“功能远不止这些”,小区业委会主任秦兴国打开手机,继续向记者演示物业APP。

李女士的看法是个例吗?尽管此前已推广数次,但朱经理坦言目前小区安装APP的人不多,“大概只有10%。”他分析一方面与小区门禁尚未启用有关,另一方面部分业主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现在不少手机APP都存在隐私泄露的隐患,业主担心可以理解。”不过,他还是认为业主们多虑了。业主并未提供银行卡等敏感信息,且信息统一储存在绿城的后台而非本地,安全是有保障的。此外,朱经理反复强调,APP并非强制使用,业主仍然可以办理传统的门禁卡,“但办新门禁卡不也要提供业主身份证等基本信息吗?”

打开系统后台,在“门禁管理”模块里,记者就找到了自己当天上午进入小区的人脸记录。数据安全如何保障?秦兴国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业委会、物业公司、平台开发企业签订的三方《保密协议》,其中详细限定了数据保护的范围,查看、导出、复制的权限限制,明确数据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也明确了数据泄露的责任。此外,秦兴国称,小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项目上线前,也征询过全体业主的意见。

在“12345”,也有一些市民提出建议,希望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建立统一的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各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和居民采取进驻的方式来推动小区管理转型。据记者了解,申城一些区也已在尝试开发类似的平台,为小区数据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障。这番说法并不能打消李女士的顾虑,她认为,物业管理数字化转型是好事,但物业还是应该先对数据如何收集、如何保管、如何使用作出承诺,并与业主协商一致。

系统会不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误触警报呢?技术人员解释:“应该不会。因为系统会做人员分类:业主、租客、访客、快递等等,系统只对访客、租客的进出次数进行计算,业主的进出次数是不会计算的。比如快递或陌生人一天内很多次出入小区,这种情况就可能触发警报。”

5月11日,记者又前往望族城小区体验数字化管理。在小区门口,自助操作的访客登记系统让人耳目一新,输入手机号领取验证码后,拍照留下人脸数据,随后24小时内可以刷脸进出小区;物业办公室门口,硕大的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张“车位引导图”。每个车位下方安装的地磁感应系统反馈了小区目前存在的地面空余车位,并以深色标记在引导图上。

坊记采访时,一位骑车居民恰巧路过。电瓶车一到门口,门就自动开了。坊记好奇询问,居民表示自己使用的是另一种感应卡。据了解,感应卡里有一个磁条,骑车人只需在靠近门口时减速慢行,接收器就能感应到磁条,并打开大门,免去了下车刷卡的麻烦。位于徐汇区漕溪路的上海望族城小区去年1月起也上线了小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上海较早转型数字化管理的小区。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其配套的手机APP安

杨浦区新凤城小区一位居民建议,小区应尽快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小区事务在平台上透明运作,业主在平台上议事表决”。他认为,这是小区改变管理模式的契机。闵行区江桦路400弄居民则呼吁,当前申城正在开展停车难治理,小区可以通过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来管理停车。

“物业APP成为又一个流量的入口,业主信息数据被拿来商业利用了?”李女士称,这让她怀疑物业收集业主信息的出发点,抵触情绪油然而生。她更担忧业主的财产数据没有保障,“信息一旦泄露怎么办?”“物业收集了那么多数据存在云上,将来假如撤出小区,数据又将如何处置?”

在居民端界面下,除了上述门禁出入和车位引导功能外,还可以实时查阅小区的部分监控视频,“扔垃圾前可以点开看看垃圾房开不开。”每天的停车费收入和物业费收缴情况在APP上也一目了然。而切换到物业的界面,更多的数字化管理功能呈现出来。在小区中央的喷水池旁,秦兴国点击了APP上的按钮,喷水池随即开始运作。小区的各项设施,均接入了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记者留意到,望族城的物业APP中无任何商业内容。

上一条:二维码门禁访客系统,远程门禁系统 下一条:佛山校园门禁系统一卡通